行至辰时,已是鸡鸣初晓的时分,姜丞胤下了驾銮,亲自步行前往南陵玉瑶山上祈福,向文圣祈求大典能够顺利成功举办;随后,在山顶洒下甘霖,意为大梁百姓来年受到帝王恩泽,风调雨顺。

    随后车驾缓行,前往长明园中。等到长明的牌匾高悬出现在众人眼前,长明园便锣鼓鸣响、鞭炮齐飞,数万人在园中两侧垂手而立,恭候皇帝车驾,姜丞胤的玉辂缓缓上抬,直至走上九九八十一个石阶,君临天下,文圣大典才算是拉开帷幕。

    从长明园第八十一阶往下看,可以看见远处云雾缭绕的玉瑶山,而京城外的平民百姓、贩夫走卒,此刻也可尽收眼底,整个大梁的河山,似乎都荟萃在此处了。

    随着姜丞胤掀开车帘,步入园中,车驾中的人得了许可,纷纷下行,按次序入场。此次文圣大典因为使臣的到来,而格外隆重,不仅朝堂内外的重臣全都到齐,就连常年戍守边关的几个年迈将领,也都风尘仆仆地赶到了长明园中。

    细数这可以上座的大臣,竟然就有八八六十四位;剩下的随侍、宫女,就更是数不胜数,任谁看了,都会感慨一声大梁真是无比繁华兴盛。

    姜丞胤坐于首位,她今日穿着十分华贵,单那凤冠就镶了七七四十九颗精挑细选的明亮东珠,个个足有小拇指尖那么大;身上穿的正红皇袍,更是由八十一位心灵手巧的苏州绣娘日夜赶工织就。至于凤冠下露出的那一张白.皙如玉的脸,盛装打扮后更是倾国倾城,单那凤眸淡淡扫过来,就让人觉得心头如有千钧!

    坐在姜丞胤下方的两个位置,一个是当朝宰辅,已经年迈,然而正坐在位子上时,腰板仍然挺得笔直;而另一个位置,就是楚江。

    随着这两人的落座,众多文臣武将也按着位次坐入,虽然忙乱,却十分有序,除了脚步声外再无任何声响可闻。

    众人脚下,明红的毯布一路铺开,展在每一层阶上,一路向下,蔓延到一望无际的地方。如此这般排场,许多落座安置,又是两个时辰。

    等到大太监上前一步,唱偌宣读之时,却有一个魁梧汉子起身,态度轻慢。

    “大梁皇帝,这么多繁文缛节,也太消磨意识了些!”

    只见,这人身穿一身藏青长袍,袖口和襟领滚了一圈毛边,虽然也是极致尊贵,但和大梁众人的着装都不尽相同。他站起来时,那魁梧的体格,也和在场群臣相当的格格不入。

    而他的身后,还有许多人,也如他一样的着装。

    姜丞胤端坐首位,面色淡淡,心头却突然一跳。

    原来,这人不是别人,正是齐国的使臣,孙鹤!

    看来,她的预感是正确的。

    大齐使者既然挑这样的日子前来,果然就不会安分!

    然而,姜丞胤面上不显,只是淡淡,那长长睫羽垂下的阴影,依约彰显着威严,“哦?那么如贵使所言,朕应该如何呢?”

    孙鹤毫不避讳,目光穿透了众人,直直看向主位上的姜丞胤。

    随即,孙鹤放胆直言,“听说大梁皇帝最是信奉文圣,那么我齐国众人,也想和你文斗比试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