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红一脸忧伤的叹了口气:“叔啊,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啊?”

    宋有福也是个不靠谱的,低声怂恿她:“我看这回下乡的知青中,也有几个男知青还不错,要不再挑一个?”

    要是再离婚也不要紧,指不定还能再敲一笔竹竿呢,想想就划算的很。

    他就特别羡慕,恨不得自己是女的。

    楚红给了他一个白眼:“行啊,你给我去挑个比陈世美长得好,学历高,还得家里是工人的,等有大学名额了,我再让他去上大学。”

    也不是不行,等有人来撬墙角了,自己又能挣一笔。

    她特别真诚的道:“要是有下回,我肯定让叔陪我去,弄到钱咱们三七分。”

    宋老二被侄女的厚脸皮打败了,挥了挥手,骑着车子就走了。

    老话说的好,众人拾柴火焰高。

    群众的力量确实不容小觑,不到半个月,地里的番薯全都挖回来了,玉米也全都掰回来了。

    还有给知青住的房子,也都建好了。

    就在村口的两边,男女知青各五间房,也都是泥砖瓦房。

    倒不是村里干部大方,而是公社领导承诺他们建好房子,今年的粗粮就不用交了。

    粗粮就是现在收上来的玉米番薯豆子这些。

    能不用交,大家就能多分一些,青黄不接的时候就能派上大用场了。

    还有牛棚,也全都拆了,现在改建到金老爷子他们那后面不远处。

    有宋家人明里暗里的接济,四个老人和三个孩子也都慢慢习惯了乡下的日子。

    楚红舍得花钱,家里的伙食也都好了很多。

    宋老二隔三岔五的去镇上,都会带些猪肉,山鸡,野兔之类的回来给她。

    11月10号这天早上八点不到,楚红在仓库里心不在焉的算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