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义听到这句话内心更是羡慕的要死,这个赵旭的运气实在是太好了,这自己的大哥居然也是这么放心给自己的儿子树立权威吗?
要知道历代的皇帝牵扯到这一点的时候都是十分的谨慎,哪里会让你这样做。
可是赵匡胤就是这样做了,无疑告诉众人,你们都不要想了,太子就是他,以后的皇帝宝座也只能是他。
大臣们都是没想到,这太子在皇上的心目中是如此的重要,绝不是历代那些皇帝和太子可比的。
这件事情就是这样过去了,但是早朝是远远还没有结束,因为早朝不能只解决这样一件事情吧。
下面的重头戏还是和陶谷有关,也就是和礼部有关,因为牵扯到秋试,要礼部来主持。
这一阶段也够他陶谷忙活的,这不他又有事情要忙了,不然他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
虽然陶谷没有主持过科考,还没有机会主持或者是参与过,可是他也是知道一些规矩的。
可问题是,现在大宋第一次科举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况且还做了很大的改动,陶谷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是礼部尚书这些事情,他必须要问清楚,不然下面的人也没有办法安排不是吗?
就连题目他他也是不敢提出来自己的看法,这些都只能由皇上说的算。
不是他小心谨慎,历代科场出来的舞弊案是数不胜数,每一次主考官都是要附上很大的责任的。
特别是如果出现试题题目泄露的事情,那更加是严重至极,关于这一点陶谷心里清楚。
所以有些事情还是当面向皇上说清楚的好,省得以后出现了什么问题对自己不好。
“启禀皇上微臣陶谷还有事情要奏。”
“爱卿还有什么事情,尽管说。”赵匡胤也没有说什么就怕下面的人什么都不说。
什么都不说不代表没有什么事情,反而是更加的严重,严重到他们都不敢说话的地步了,岂不是更加的糟糕。
“皇上微臣想说的是,现在科考将近,臣想说的是今天的科考和以往不一样,这个试题的题目是该由谁定呢?”
他这一说大家都是看着,想知道皇帝怎么说,毕竟现在还没有先例,以前的科举制度也没有大宋这样的。
“对,爱卿说的这是大事情,三位宰相有什么可说的吗?”赵匡胤看向了他的三位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