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氏在心里烦闷不已,很显然,丘福和铁铉这两个人选是不可能的,立场太过明确,而且都在北地领军备战蒙古,而梅殷这个人选……徐辉组这边肯定通不过。
徐氏侧头看了眼一直不吭声的李允熥,心想如果两票对一票,倒是能强行定下梅殷……只不过这样一来,徐辉组这边怕是要出幺蛾子了。
“如何抉择,陛下或能断之。”
长时间的扯皮之后,道衍悠悠如此建议,李允熥立即狠狠瞪了眼过去……你个老秃驴没安好心啊!
“陛下!”徐氏低喝一声。
“四婶……”李允熥收起凶狠的目光,翘起二郎腿,“魏国公建言,以侍郎补之,这也是朝中惯例嘛。”
徐辉组脸色微变,却没有开口,只警惕的盯着李善……他现在很清楚,这位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只怕还有后招。
“四婶,荣国公休养大半年了,也未必肯出山呢。”李允熥晃荡着小腿,笑道:“但兵部两位少司马……六哥老九那边肯定不答应,魏国公也知道嘛。”
道衍右手无意识的摩挲着念珠,眯着眼问:“陛下的意思是从其余五部的侍郎中挑选?”
徐氏眼睛一亮,“陛下欲择何人?”
徐辉组更是警惕了,要知道六部侍郎级别的文官,有一半都依附于自家,李允熥笼络到谁了?
几个曾经有领兵平乱履历的官员的名字在徐辉组脑海中一闪而过,道衍也暗自揣摩,陛下挑中了谁?
李允熥哈哈一笑道:“不能从魏国公、燕王、赵王的党羽中挑选……反正现在兵权都在五军都督府手中,其实兵部虚有其表,不如挑个资历浅,威望低,同时不擅兵事的。”
这话说的其实是有道理的,如今天下兵权的关键在于南直隶,南直隶之外的区域……除了北地之外,其余地方都很平静,其实那些卫所都不愿意掺和,即使是南方的卫所,徐辉组、李高煦也都未必调得动。
而南直隶的兵权关键在于应天府,而应天府的兵权一分为二,一头在徐辉组手中,一头在李高煦手中,官兵数量占到上风,但燕军骁勇,战力更强,双方算是势均力敌。
而徐辉组、李高煦都在五军都督府任职,他们在这方面的明争暗斗也主要是通过五军都督府……军中将校调任、升迁这种事,兵部敢拦着吗?
之前的兵部尚书徐增寿碰到这种事,一律放行……这个大司马当的,一点实权都没有。
徐氏还没听懂,但徐辉组和道衍对视了眼,很快圈定了几个人选……而在这些人选中,最符合这个条件的是礼部左侍郎黄观。
洪武二十四年会试会元,殿试状元,历任翰林院修撰、户部右侍郎,建文二年转礼部左侍郎,文采非凡,勤勉得力,但从未外放,未触兵事。
在道衍的提醒下,徐氏想起了这个人,“黄观其人,颇有风骨,倒是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