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嫌弃,不嫌弃,谢谢三婶儿。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家那个……”
没等她把话说完,鲁桂珍摇头打断,道:
“过去的事就别提了,往后咱都好好过日子,把日子过好比啥都强。”
“嗯呐,我这分家也敢要孩子了,忙过这段时间就和一乐去镇里找个中医号脉,吃点中药调理一下。”
谁都想要个健康孩子,自打夫妻俩去了识字扫盲班,那里不只教他们认字,还会给读些报纸。最近报纸上有很多关于“优生优育”的文章,冯一乐媳妇没生养过,所以特别感兴趣,听得也认真。
鲁桂珍见她心里很有想法,赞同的点点头说:
“抓点汤药调理一下是好事,以后有好消息记得给我们写信。”
“行,劳三婶惦记,有好消息一定告知。等下我去大队院里做饭,三婶儿带孩子们都过去吃。你家的鸡别拿,我这边有,帮我们干活,没有让你们出东西的道理。”
冯一乐媳妇边说边打开布包,里面除了旧被褥,还有好多衣服。虽然长短、肥瘦都不是很合身,但改一改就能穿了。白天下地、晚上回来没啥事儿就做,几天就能做好。
其他过来帮忙的媳妇看见东西都很眼热,见了都挺眼热。
俗话说“破家值万贯”。
这老多东西虽然都是旧的,但洗洗、收拾一下,都能用。
鲁桂珍见她根本不嫌弃,笑着道:
“说好了我们家出鸡,你就别推辞了。今晚也是我家那口子要请大队办的老伙计们,咱两家就一起办了,到时候咱俩一起做饭。”
“行,那我都听三婶儿的,咱俩一起做。”
二人有说有笑的样子,让其他村妇看了嫉妒。
讲道理冯二壮出那样的事情,李槊家本可以不跟这边来往。可人家不仅来了,还给送了这么多实用的东西,还要跟着一起做饭。
这度量真是不一般。
也正因为这件事,即便李家离开上江村好些年,村里有人再提及他们的时候,还是会竖起大拇指。
当天晚上,大队院内摆三桌,还扯出两个60瓦的灯泡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