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顺着镇上转了一圈,镇上的居民已经开始做起了生意,改革的春风吹到了这个小镇上,顺着镇上的房屋,组成了一个个店铺。
镇上有一家卖面条、饺子的,一家卖衣裳鞋子的,这些衣裳鞋子,在李秀兰看来都不是什么新潮的款式,而且主要是以卖布为主。
村里人现在还是自己买布回去做衣裳,价格相对买成衣要便宜一些。
还有卖文具的,这是靠近镇上小学的地方。
还有人拿着一筐鸡蛋,站在街边等着人来买。
镇上有一个矿场,张家湾大队长家的大儿子就在场区里上班,听说还是正式工,村里人不少人羡慕,在家里她就听婆婆张桂芬说起过。
不过她没有来过,之前原主在村里可是人人称赞的所谓好媳妇,听公婆的,听男人的,就是没有自己的主见。
在家勤勤恳恳干活,也不会出门和人东家长李家短地说三道四,整日在家里干活,干了家里的,还要跟着去干地里的活,从不会主动揽下可以赚私房钱的机会。
所以这么多年,她身上也没有一分钱。
要不是冯家一家人都不是苛待人的,她这性子,早就被人磋磨死了。
边走边想,很快就来到了矿场,矿场的路不难认,最烂的一条就是了,因为这条路总是有许多拉矿的大车经过,把这条路弄得泥泞不堪。
好在今天是个晴天,要是下雨,鞋上能粘上厚厚的一层泥。
这个矿场光是大门口看过去,就知道规模一定很大,而且原主也曾经听说过,这个矿场可是有好几百人,有钱得很,干的也是体力活,拿到的工资也不低。
很快,她就发现了商机,偌大的场区,竟然没有人来这里卖吃的。
她在这里守了好一会儿,到了中午,都没见那些人出来吃饭,想来场区里面应该有食堂。
她一个年轻的女人站在这,很快,看场区的保安大爷就注意到她了。
“你是来找人的吗,快别在这,待会儿有大车过来就危险了。”
大爷走过来,见她一个年轻人,也没有恶语相向。
“大爷,矿场中午不能出来吗,我是来找人的,还以为我哥中午能出来呢。”
“中午能出来,不过大伙中午都要休息,再说了,里面有食堂,天气又冷,里面好歹还能挡挡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