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渊亲自前来捧场,和黄小萃一起揭下了蒙着匾额的红布。
“仁锦坊”三个字赫然出现在众人眼前。
李谨站在旁边看着,对他亲笔提的字分外满意。
“锦”字是萃萃取自天锦坊,而萃萃感念江渊当初“死皮赖脸”的邀请,没有江渊的执着和盛情,她也不会走出这一步,遂让知州大人也想一个字,就有了这个“仁”字。
爆竹声声,百姓们的掌声也和爆竹一样热烈。
百姓们都爱戴这位知州大人,见知州大人都如此支持仁锦坊,他们也自然也支持。
今日是仁锦坊开工的第一日,每个人都很忙碌,管事小厮们各司其职,师傅们也都开始尽心传授技艺。
先前还冷冷清清的宅子已然热闹起来。
仁锦坊顺利开张,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尽快拿出第一批成品,有了成品才有回头钱。
江知州已经替她铺好了松州的路,她也得拿着成品才能去松州谈生意。
黄小萃每日都在几个院子转,看他们织布,染布,亲自盯着每一道工序。
仁锦坊不比云溪县的铺子,云溪县的铺子姓黄,有她娘攒下的口碑在,纵然先前名声有损,但她挽回来后,从前的生意也都回来了,铺子经营起来还算容易。
仁锦坊不同,这是她以外商李家的名义创立的新织造坊,毫无基业,也毫无口碑,任何生意只会冲着成品的品质来,抓好每一道工序尤为重要。
李谨陪着她,见她神色虽平常,但能猜到她心里诚然不轻松。他已叮嘱逐风,要多替她分忧。
转了一圈,黄小萃和李谨才回到前院厅堂,坐下喝杯茶,歇一歇。
逐风拿着一本册子进来,将册子递给黄小萃,“东家,我知道东家急于收获料子,但学徒尚未出师,仁锦坊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料子做招牌,所以我想了些办法,或许可让师傅们教得更尽心,学徒们也学得更上心,便能更快出师。”
黄小萃好奇,接过看了看。
她先前定了一个期限,譬如织布织锦,这批学徒学艺的期限是三个月,期满之后择优留下。
逐风提议除了大的期限之外,还应将时间分得更细,以每月为期,以每人每日能织一匹布为据,每月哪个师傅手下符合条件的徒弟多,就奖赏那位师傅和她的徒弟们。
逐风拱手言道:“小的向佩佩姑娘打听过,佩佩姑娘说一位熟练的工女,三日可织五匹布,她们是学徒,料想学不到那么快,所以小的定了每日一匹,不知东家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