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举此行,肯定是为家中子弟讨要孝廉来的。

    用脚指头想都知道。

    张氏乃是渔阳大姓,既然来了,张新也不能不见,于是便命郡吏将人请了进来。

    少顷,张举来到。

    张新趁此机会,仔细的参观了一下这位卧龙。

    还有一位凤雏张纯,张新到现在还没见过,有点可惜。

    张举大约四十余岁,眉目细长,留着山羊胡,骨子里透着一股来自士族的傲气。

    见到张新也不行礼,只是略微拱拱手,便算是见过礼了。

    早些年间,他曾担任过泰山太守,从官位上来说,和张新是平级。

    在张举看来,虽然他现在没有官职,但好歹也是故二千石,张新一个后生小辈,自己主动拱手见礼,已经够给面子了。

    张新心中不悦,但还是正常的回了一礼。

    不管怎么说,把自己该做的做好,省的别人挑理儿。

    二人落座,张举开口问道:“今岁举孝廉,不知君侯心中可有人选了?”

    “鲜于辅,陈松。”张新实言相告。

    张举闻言微微皱眉,“鲜于辅久任功曹,德才兼备,举他为孝廉倒是合适。”

    “然而陈松寒门小吏,才学本就一般,君侯来之前,他在郡中熬了数十年资历,也不过是个农曹掾罢了,能力更是不足......”

    “若举他为孝廉,恐无法通过朝廷考课,有损君侯之名。”

    察举制,最开始是刘邦为了选拔人才,临时开创的制度,在汉文帝时,才成为一项正式的选官制度。

    汉武帝时,又将选举细化为了三种:举孝、察廉、秀才。

    孝,就是孝子,廉则是清正廉洁的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