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文学>青春都市>兰陵风流 > 第一O五章 因智生慧
    她回了自己的单人帐篷,先将洗了的衣服取出来晾了,然后叫了马永忠——已经被提拔任命为一旅的旅帅——和郭厚泽,一起去医帐营探望伤员。她是校尉,按规定凭军官牙牌就可进入医帐营探视伤兵,不需要申请通行令牌,而且可随行带两人,当然是先紧着两名旅帅。

    在昨日的攻城之战中,她的第一团死了二十一人,伤三十七人——如今都躺在医帐营里。

    三人验了腰牌进了医帐营,迎面就闻到浓浓的药草熏烧和打醋炭的味道。这种味道在整座军营都弥漫着,因为春秋多发时疫,青唐高原的春季正是三四五月,军营里都熏烧着女青、艾纳香等药草辟温疫,士兵的帐篷里也要浇醋在木炭上烧,清毒杀疫,在医帐营这种味道更浓。萧琰进入伤员病帐后还闻出有降真香、木香、鬼臼等药草熏蒸味道,这些药用于消除“秽气”“恶气”“邪气”都是极好的,也就是沈清猗说的“消毒”。

    以前军中除了重伤员外,轻伤士兵都是由各营辟出病帐养伤,直至河西军出兵青唐后实行了新的军疗制度,将所有伤兵都收纳在医帐营养伤,直到伤口愈合。因为在医帐营才能做到全面的清毒和专业医徒的照料。

    萧曈很高兴的夸奖沈清猗,说她是个人才,因为军中统计出的数据显示,静南军的伤兵死亡率减少了四成,而骁骑、麒武、威胜三军,也是如此。

    萧琰当时很诧异,“难道以前没有军医提出?”外伤多死于邪毒入侵而溃烂不治,这是军医都知道的吧?难道不明白“消毒”的重要性?

    萧曈道:“知道是一回事,能做到又是另一回事。”在新的军疗制度下,首先医帐营的人手和投入都要增加,头一项就是火炭和盐、醋——高温蒸煮和盐醋都是清毒必须的;还有用于杀邪清毒的药草,这是花费的大头。

    “说到底还是钱的问题,军中能不能承受得了。你四嫂的聪明就在于把这笔账算清楚了:补入一名新兵代替伤亡士兵的账要远高于投入这些清毒药物消耗的账,将战亡一名士兵的抚恤和训练一名新兵的费用合计,只用其中五成作为对实施新的军疗制度的投入——这是大都督府计算后可以承受的。制度要有大益,又要可施行,才是推行的根本。若不然,人人均知马槊陌刀之利,为何士卒不能人皆配之?——你四嫂行事两方面都把握住了,这就是大才,只做世家冢妇还算屈才了。”萧琰心里很高兴,七姑母的想法应该也是父亲的想法,这样姊姊即使在道门多待个几年也不会因为魏子静入府受到威胁。

    萧曈又嗤道:“还有,你当军中的军医很高明么?高明的都去了太医署了;次一等的也去了州府为医官;再次一等的宁愿在民间医馆当坐馆大夫,每月收入比得上军医的俸禄,还不必与妻儿分开,不用遭受军营的粗糙日子,还有军纪约束——但凡有两把刷子的,谁愿意到军营为医?军中无大才,你当随便是个谁就有这种脑子?就算太医令下来,论构划此事的可推行性,也未必及得上沈十七。”萧琰表示受教,是她想得简单了。

    她在病帐内并没有待多久,留下马永忠、郭厚泽二人在病帐和伤兵聊天,她径自出了病帐去医官帐。因为她懂医药,每次过来不仅探视伤员,还会与军医探讨用药。医帐营的军医也挺乐意和她交流,因为她在药草上的知识面很广——毕竟是沈清猗教出来的——与她交流军医也能获益。

    这次河西军打下了那曲城,城内有一座很大的寺庙扎嘎寺,寺里的高僧大德和重要僧侣都被大昭寺带走了,但留下了不少普通僧侣,其中就有懂医的,萧琰之前听说吐蕃只有僧侣会看病,这会便求证,“据说吐蕃治病的大夫都是寺院的僧侣?”

    “啊是这样!”医帐营的年长医师说道,“最初会治病的,是钵教的僧人,有药僧,也有咒僧;吐蕃有佛教后,又有佛僧从天竺和大唐学得了草药和医术,称为医僧。治病都掌握在寺庙里,不像大唐,各州县都有医馆药堂,要想学医,也能在书肆中买到医书,朝廷还有医学可入。吐蕃人要学医,就只能出家到寺庙去,成为僧侣,才会有专门的药、咒、医僧传授。”

    “不知这些蕃僧用药上可有独到之处?”萧琰因问道。

    她关心这些不是因为对医道多么孜孜以求,而是想着丰富她的《药闻录》,以后好送给沈清猗作参考。沈清猗对她太好,就算去了道门,在书信中对她的药学指导也极用心,随信捎回的物件中,又有针脚细密的一打白叠手巾。萧琰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没什么好回报沈清猗的,便在收集制药、用药方子上下功夫。

    静南军的医师、医正看不起蕃僧的医术,但对吐蕃僧侣炮制药材的某些方法感兴趣,对吐蕃本地的药草也挺有兴趣,在高原雪山这种地方生长的药草,很可能有独特的药效。众医官和萧琰聊起这个挺投机。而这次聊天的直接影响是:医帐营向军中提出申请,希望将扎嘎寺的医僧解至医帐营“交流”。至于怎么交流,医官们威逼利诱、软硬兼施……有的是法子。交流出的成果当然也抄给了萧琰一份——这是后话。

    马永忠和郭厚泽都快种出蘑菇了,终于等到萧琰出了医官帐,两人都喘了口气,心道:下次再来医帐营宁愿申请通行令牌,也不和校尉一起来了,真是等死人呀,有这功夫还不如在营里练两趟马战。

    萧琰出来时心情却很不错,一是一团的伤兵都还活着,没有发生伤口化脓、金疮溃烂而死的——创口的清毒很有效;其二,她的《药闻录》又能丰富了。

    萧琰维持着这个好心情,眼角飞扬的回了营帐。

    这个时候,她才静下来细细寻思萧彬的事。

    不是萧琤,指使萧彬的人会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