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题虽然对了,但实在普通。”洪升看了陈凡文章的破题,心中刚刚那丝期待瞬间烟消云灭。
不过,碍于此人乃是周良弼、薛梦桐两人孩子的夫子,他老于世故,肯定不可能看个开头就丢下。
洪升调整一下坐姿,继续朝下看去。
“在昔夫子一贯之统传曾氏也,有所以唤之者曰参乎。迨(待音,等待。)曾子以守身之法,语门弟子,而亦有以呼之曰小子,此正曾子言下之提撕,小子当身之指示也。其情迫,其指切,吾试揣而拟之。”
更普通的一段话,陈凡在文中的意思,不过是将小子的出处点题而已。
但当洪升看到最后一句时,眼睛突然一亮,刚刚还有些意味阑珊的他此时已经坐直了身子,饶有兴趣地读了下去。
所以,陈凡最后一句说了什么?
我试着用圣人的语气来模拟一下当时发生的事情。
情景带入啊。
也就是说,陈凡借用圣人的口吻来重现当时发生的场景。
在后世,这种文体很多,但在这个时代,那简直不要太新颖,难怪洪升眼前一亮,连坐姿都端正了起来。
“鉴予之足者,小子耶?启予之手者,小子耶?而小子亦还自念其手足耶!”
“孰是身而可不为一息千古之身,孰是身而又可不为一日三省之身。小子念之,其所谓千古者何若,而其所谓三省者又何若,则小子之无忽于小子者,犹自有在而能不为止惕然也。”
洪升一边看一点连连点头。
当他看到陈凡文中“孰是身而又可不为一日三省之身”时,不由重重拍腿叹道:“好文,好文呐。”
说完,抬头用欣赏的目光看了眼陈凡,随即拿着卷子展示给身边的周良弼等人。
当周良弼等人从头看到他指的地方,也不由心中倒抽一口凉气。
为什么?
因为陈凡简直太会了。
首先他在文风上大胆求变,以代圣人立言的方法,将这个题目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