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圆看着家里的生意起了步,心里也很高兴,家里有大伯在读书,她爹和爷爷奶奶一起做生意,两样都不缺,以后家里应该会慢慢的好起来,等过不了多久,家里应该会重新起房子,但是应该都是方伟他们去学堂读书之后的事了。
方圆现在还不知道她和方燕会跟着一起去学堂,还在想着以后让方伟兄弟教她识字。
这天夜里,
“老头子,怎么说,学堂什么时候开始上学?还有女孩子上学的事情怎么说?”方老娘问。
“嗯!下个月开始招收学生,女孩子听说不和男孩子一起上学,是和崔夫子家的三个女儿一起上女学,先生也是女的,崔夫子的夫人和那个女先生一起教。”方老爹说。
“伟哥儿他们的束修是十两银子,包四级的衣服鞋子这些,说是统一的学生服,女孩子的要八两银子一年,也包四节的衣服鞋子这些,吃住要自己回家。就是这些了,你看看吧!”方老爹说。
“这束修可真贵呀!如果四个小的都送去一年就要36两银子了!”方老娘感叹说。
“还有如果四个都送,以后老大老二再生不管男女也得送,你要好好想想,”方老爹说。
“你这老头子也真是,那你就不想了,我一个人的孙子孙女啊!”方老娘没好气的对着方老爹说。
方老爹嘿嘿笑,也不搭话。方老娘也没再说啥!
“都送去吧,男孩子读书识字能考科举,女孩子也不错的,听崔夫人说她们会教很多东西的,什么琴棋书画还有刺绣厨艺这些,圆姐儿她们会一些也是一门手艺,对她们以后也好一些,而且现在家里做着炒货的生意,也能赚些钱,还有果子这些也能赚些、教了税后应该够的,都去学堂吧!”方老爹沉默了一会儿接着说。
“行,都去,我知道会识字的好处的,当初我被我太奶奶带着识草药会一些字,你看现在还不是一门赚钱的手艺,不然就靠种地和卖果子的钱,交税后哪里够家用。”方老娘也赞同的说。
就这样,方圆兄妹四人进学堂的事情就被老俩口给定下来了。
这样的事情村里有很多,村里好些人家都决定送孩子去学堂识几个字,对孩子们以后好一些。女孩子也都送去,实际上村里人虽然重男轻女,但是在这种关系孩子一辈子的情况下,作为父母亲人都希望孩子以后能够好好的,有出息就更好了。
到了学堂上梁的这天,村里人都去了,王举人家这一大片的田全部都给了官府修学堂还有崔家修房子。
村里人来到学堂门口,看着两大座院子,心里很是激动,以后村里也有学堂了,孩子们也都可以去读书识字。
瓦村虽然偏远,但是每家每户都是一定的家底的。毕竟除了交税其他的她们都能自给自足。不需要去买什么,还有每年果子收获的季节也能赚一大笔钱。
至于税收,瓦村里的人田地都多,交完税后的粮食也够一家人吃的,也就方家是外来的没有田,只有山地,所以他们家是没有粮食交税的,因为粮食还不够家里吃,方家交税都是交钱的,所以每年方家都得拿出一大笔钱去交税,才导致方家有些困难。
但是现在方家找到赚钱的路子,所以也慢慢的好了一些,只要这门生意能做长久,那样方家也不你们缺钱了,生活也会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好。
崔家作为以后的学堂的负责人,所以崔夫子和村长主持了今天的上梁事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