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孜是事后知道的,也没怎么放在心上——总归村长自己会去协调的,虽说花了时间安排了人员去烧炭,但是江家可没亏,不用自家人上山砍柴就能分得木炭,十斤木材能得五斤木炭,分给村民三斤,自家留两斤,整个冬天下来,六轮三十几户人家,至少都能得两千斤木炭!
这也算是和村民们各取所需吧。
两千斤木炭,要供着温室,应该是够的吧?不够也没关系,除了给村民烧制木炭,江家也要额外给自己烧制木炭的,只是木材就去别村买,就不在后山砍了,后山的树木再多也经不住这般霍霍。
除了烧制木炭的事情,江孜还从加工坊里挑出来两个人,一个是护院,一个是懂些算术,被江孜安排去外头专门收购东西——如今江谌与于晓毅主要都是在常平镇和清河县的码头来回摆摊,只有拿货的时候才会特地去各个村落,所以也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帮着收购些食肆需要的食材。
所以专门安排人手去负责去各个村落采购才是最好的。
为此江孜和江谌聊到了大半夜,大概了解了哪些村落能收购什么东西,也可以节省时间,不至于白跑一趟。
这样除了从菜农和方山村村民手上收购蔬菜,也能去别的村落收购,收购也不仅仅只是收购蔬菜,若是有其他的食材、干菜野味之类的收购来了,食肆也都是用的上的,还有像红薯、黄豆、绿豆等可以当原材料在加工坊也是大量需要的,去村里收购,比去镇上的米粮铺子采购要便宜得多。
等安排完这些事情,已经是十一月下旬,二十三号这天,江谌回来就告诉江孜:“今儿通记牙行的小厮去码头找我,说是最近来了些不错的人,若是想要的话,让你这两天就去瞧瞧。”
想要,怎么不想要,加工坊本来就有些忙不过来,两个去各个村子采购,一个专门负责烧制木炭,一下子就少了三个人。
“哥,明天叫我,我和你一起去趟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