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吕为宾把这些融入进传统儒学中。

    这种新儒学,立马掀起了儒学界的动荡。

    大周的主流读书人,全是信奉前朝盛行的道学与理学。

    科举的主流是理学,主要讲述存天理、灭人欲。

    要求读书人克制自己的欲望,钻研知识的道理。

    原本这个立意挺好的。

    但是经过时代发展,理学变成了一类规矩很多,强调纲常的理论。

    而心学抛弃了儒家对道德层面的要求,只鼓励大家探索世界。

    这种拿格物致知,替代纲常的说法,引起了许多儒生的不满。

    尤其是年纪较大的大儒,全部把心学斥责成异端学说。

    这时,新邸报上刊登了《传习册》的第一卷序言。

    引起了朝野上下学术界对儒学的争相讨论。

    对于这种学术讨论,李天也不怎么感兴趣。

    实际上,要是没有一定的儒学基础,连探讨的必要都没有。

    还有名在野的大儒,也立马给新邸报投稿,用一篇《纲常道》,来驳斥心学。

    如此一来,新邸报便成了双方的主战场。

    刚接手新邸报的,是一名翰林院的学士。

    赵大瑞和吕为宾是同科的进士。

    不过赵大瑞是上次科举的第五名,也考取了进士身份,加入翰林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