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说父皇想要洗清永乐一朝的声誉,可以北击鞑靼,肃清边境,也可以编撰书稿,汇聚古今。”

    “前一条可以扭转百姓对于我朝的看法,而后一条则可以扭转天下读书之人对于我朝的看法。”

    “再加上父皇登基选用罪己诏,既能堵住天下百姓的悠悠之口,同时也能让那些拥趸建文的残党余孽自今以后再难掀起风浪,也再难裹胁民意!”

    朱棣闻言,微微颔首:“那你觉得哪条提议对于我朝来说更为合适?”

    “儿臣觉得后一条更合适一些!”

    “编撰书稿,汇总古今,将自先秦至元朝以来的所有经史典籍汇成一卷,并将其更名为《永乐大典》,如此一来,既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部文化瑰宝,同时也能够逆转天下读书之人对于我永乐一朝的看法,堵住百姓悠悠之口!”

    “可是编撰一部如此宏大的书稿又需要多少年月?”

    “此时间恐怕难以理清,甚至可能不是一代人能够完成的使命。”

    “既然如此,那为何不选择第一种?”

    朱棣说至此处,抬头望向殿外:“自元覆宋朝,元廷就将我汉民百姓划归为三六九等,想要借此奴役我们。”

    “后太祖皇帝凤阳起事,覆灭元朝,我汉民百姓才总算摆脱了悬于头上的桎梏!”

    “瓦剌,鞑靼,屡屡犯我边境,掠我民财,掳我百姓,方子言希望朕对瓦剌,鞑靼用兵,应该也是希望我朝能够肃清边境,从今以后保全百姓不受游民袭扰吧!”

    朱棣这个人物在历史上其实拥有极大的复杂性。

    一方面他起兵谋反,携姚广孝一同推翻了他侄儿建文皇帝的统治,并因此背负了一个谋逆的恶名。

    可另一方面,他却又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好皇帝。

    在位之时编书稿,退瓦剌,五征漠北,支持郑和下西洋,让大明的科技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他不是一个甘于寂寞的皇帝。

    他同样拥有着与其父亲一样的雄心壮志。

    朱高炽身为朱棣长子,建国太子,自然明白父亲的这番良苦用心。

    他甚至能够凭借朱棣的这番话语听出其隐含的那股浓烈的火药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