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笑着说道:“这些小高炉和钢厂全部建成投产后,每年可产生铁26万多吨,普通钢12万吨,钢材8万吨。《南方日报》为此发表《把钢铁工业放在第一线》的社论,号召全党全民行动起来,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让钢铁工业之花开遍全省。”

    王部长伸出右手,凌空指了指张俊,惊讶的问道:“你也看过那篇旧报纸?”

    张俊笑道:“是的,我到临溪市上任后,调集了和临钢厂相关的所有资料、材料进行研究。当年的这份报纸,还保存在临钢厂的档案室里。”

    王部长不由得对张俊刮目相看,说道:“现在的年轻干部,还肯翻阅以前的旧档案,学习以前的文件精神,十分难得!”

    张俊正色说道:“王部长,你是我们南方省走出来的干部,以前又分管过临钢厂的工作,现在临钢厂到了危机存亡的关键时刻,我们再不筹集资金进行技改,那临钢厂就只有死路一条。经过我们的努力,多方筹集到了4.5亿技改资金,但是我们要研究手撕钢材,还要引进国外的生产线,需要大量的资金,所以我恳请王部长给予我们支持。如果临钢厂能救活,我们一定前来感谢王部长。”

    王部长微一沉吟,问道:“张俊同志,你和林馨是什么关系?去年你来跑创新基金,林馨打电话给我,替你说项。刚才她又打来电话,让我关照你。”

    张俊浑身一震!

    最难消受美人恩!

    张俊并没有求过林馨,但后者却一再主动相助!

    这份情义,让张俊深受感动,又觉得无以为报。

    “我和林馨是好朋友。”张俊如是回答。

    王部长微微一笑,不再说林馨的事情,而是说道:“当时大炼钢时期,建了很多钢铁厂,其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倒闭。临钢厂在过去几十年间,为我国的钢铁事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这样的有功之臣,如果能想办法寻找到新的发展点,继续为国为民发光发热,那是一桩好事!我们工信部理应予以支持。这样吧,我手里正好有笔资金,是用来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五千万以下,我可以做主,不用上党组会讨论。我做主批给你们五千万!”

    张俊大喜过望!

    他这次来,本来就是抱着有枣没枣,先打两竿子再说的心态,王部长答应给自己五千万,这可真是意外惊喜。

    离开工信部后,张俊联系林馨。

    两人约好到下一站,也就是到国资委见面。

    张俊打车,来到宣武门西大街26号院。

    林馨已经到了1号楼门前。

    两人见面,相视一笑。

    张俊感激的道:“林馨,多亏有你,我又拿到了五千万的技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