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提前预料到以彭山虎的实力,竟然奈何不了一队小小的中原护卫。
根本没有人想到从中渔利,哪怕他们的行动非常缓慢,等到其他马匪接到消息,再把手下集中起来……更关键的是还要在犹豫中下定决心前来一战,人家已经跑到了距离大夏关隘非常近的距离。
谁敢不犹豫?
以他们的实力,面对彭山虎的全力进攻,敢说稳操胜券的,放眼整个西北都不超过三支马匪,人家彭山虎被打崩了,等闲没点儿自信,再冲上来不是送么?
他们经过一场大战,或许真的消耗了许多的精力和底牌,可是同样也缴获了非常多的兵器军械,而且此行肯定有很多寒之国的战士和役夫跟随,只要有兵器,他们便能成为最直接的战士。
西北之地民风尚武,大多会些武艺,他们冲杀上去,面对的很可能已经不止是“一小队中原护卫”而已了。
而且,大夏王朝的反应比他们预想中更加迅速。
确切地说,是李玄月对于魏华清的表现早有关注,特意发出密旨,交待边军一定要派兵接应他们。
北寒宫过去便是大夏王朝最忠实的盟友,一起对抗大晋等势力的压力。之后他们虽然出现摇摆,但随着魏华清说服北寒宫,再次派出如此大规模的商队来到大夏,意味着双方的关系基本上已经没什么波澜。
李玄月接到奏报之后大喜过望,甚至还主动给礼部些面子,肯定了他们稳定寒之中盟友态度方面的努力。
当然了,更加重要的是派出重臣,妥善地把这支商队以及随行的北寒宫的使者接至国都。
朝廷公卿也非常意外。
之前他们差点儿逼得北寒宫跳反到大晋王朝的一边,确实是极大的失策。
然而,此刻不需要他们自己努力,女帝陛下竟然通过自己的方式便稳住了这个西北极重要的盟友。
而且,大夏王朝也确实非常需要他们提供的矿石。
此事上,外朝与女帝态度都是一致的,他们万不敢在此事上给女帝使什么花招,老老实实地按着女帝陛下的吩咐,派出正经的使团前去迎接。
李玄月在朝廷之上赚足了面子,心情非常不错,然后便收到了玄茵的奏报。
南海之地,已经被他们发现暗中策应海寇的世家,竟然多达十六家!
而且这些世家全都有门生故吏在朝中或者地方为官,势力盘根错结。
李玄茵把青田县和卢氏的暗中调查直接上禀,同时自然也附上了唐宋的意见。希望女帝陛下能在朝堂之上,下令彻查这些世家,若不把他们连根拔起,那么青田县水军与海寇交战之时,时刻都会面临被内奸出卖军情的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