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妙锦也叹了口气说道,“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得了好处就不想撒手,总觉得朝廷应该给他们。这么一闹的话,皇祖母的仁政都给他们弄乱了。”
朱允熥随即看着门外,“张福生,明天让朱忠来见太孙妃,听侯调遣!”
张福生赶紧应下,“奴婢记住了。”
“这事情你也不要留情,这些人既然不要脸了,无需给他们颜面。”朱允熥非常不高兴的说道,“这些人实在是不像话,总是得寸进尺。”
徐妙锦就劝道,“殿下也无需动怒,虽然有些不好之处,不过总体来说红仓还是帮了好些人。养济院那边也不求多好的衣裳,能遮羞御寒就行。”
红仓那边的衣制品的去处也非常简单,就是拿去养济院照料一些孤寡了。
朱允熥更加不高兴的说道,“虽说养济院那边确实是不挑,只是连这些都要克扣。不知道的还以为是朝廷苛责,连这些孤寡都要欺负!”
听到朱允熥这么说,徐妙锦也不反驳,因为实际情况看起来也就是这么回事,有些人就是在做昧良心的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更加不需要考虑什么仁慈了,因为那些本来得了朝廷恩惠的人就不将这些恩惠看做是照拂,也没有感激,那就不能怪其他人。
既然都已经不将朝廷看在眼里,想要将惠政当做肥羊来薅,那就没必要一直给这些人留些颜面。
一想到这些,朱允熥就郁闷,“好好的政策制定下来了,一颁布出去说不准就给曲解了。执行的时候更别说了,有些仁政变成了扰民!”
徐妙锦也不知道该怎么劝慰才好,因为她知道这样的事情就是真实存在的,有些官员等等就是想着从中渔利。
当初读书时的辅佐君主、匡扶社稷等等,最终还是敌不过想要为家族、为子女博取更多的产业,或者是想法设法的向上爬。
郁闷的事情确实不算少,不过对于朱允熥来说,很多的事情也都是习以为常了。
有些情况不只是在大明会发生,在任何的朝代也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无非也就是有些时候会出现一些情况比较严重的样子。
徐妙锦给朱允熥捏着肩,说道,“殿下,若是内帑那边需要拆借些银钱给朝廷,能否提前知会臣妾一声?”
“准备二万两白银吧,再多也不能有了。”朱允熥无奈说道,“这事情我也做不了主,祖父大概是要亲自定下来。礼部、户部那边的意思,也是定下来章程。”
徐妙锦就笑着开口,“臣妾也觉得该隆重些,不要说二万两白银了,五万两臣妾也拿的出来。真要是十万两,想法子卖些东西也能得到。”
朱允熥瞬间好奇起来,“内帑这么有钱了?我怎么不知道这事?”
“还不是此前海船带回来了好些金银珠宝,大多数都是给收入内帑了。”徐妙锦有些吹捧的说道,“也是殿下英明,才能在旁人眼里蛮荒的海外带回这么多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