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康说:“主要是领导班子作风不过硬,能力不够强。前几天我们就在讨论怎样调整他们的班子。但是在常委会上还没有形成共识。照今天的情形看来,我们必须要痛下决心了!”
其实,江北的市委书记贺雷是他的爱将,市长雷平也是刚从省政府下派的干部,前几天的省委常委会上不断没有谈到要调整他们,还将他们表扬了一番。但是此刻为了自保,只得牺牲一下他们了。
领导说:“既然知道症结所在,就要加大力度整改。相比之下,恒阳的干部队伍就比江北的强多了。”
赵康说:“什么是真正的考核?这才是真正的考核。一比,就看出了高下啊!地级市比不过小县,丢人啊!”
领导说:“对江北的领导班子,也不要给他们戴多大的帽子。现在的基层领导也不容易,培养起来花的功夫不少,不能因为我来搞了一次调研,说了几句话,就把他们的前途废了,就让他们的心理蒙上一道阴影啊!这件事的处理一定要艺术。”
赵康说:“您真是体谅我们的干部啊!我们会妥善处理的。”
领导的调研终于结束了。送走了领导,赵康就召集省委常委开了一个会。
他夸大其词地介绍了领导对恒阳的表扬,又轻描淡写得提了一下领导在江北发现的不足后,说:“总而言之,领导来我们K省,对我们K省的工作,是做了充分肯定的。这是我们K省的荣誉。这次领导来调研,我最大的启示有三点:一是工作要实事求是,不要搞花架子。二是领导要深入基层,了解真实的民情和民意,三是要继续解放思想,提拔使用干部要大胆。而对不称职的领导班子则要坚决予以调整。”
说这番话,主要是想释放信号:他要动干部了!并且他想让大家知道,这里面有上面的意思。这样,调整起来遇到到的阻力会小得多。
本来按照他的个性,谁给他的脸上抹了黑,谁就必须立即付出代价的。但是为了贯彻落实领导“处理一定要艺术”的念头,他决定不处理得那么急。再加上江北的这几个人,跟自己还是跟得很紧的,必须给他一点面子。也不让那些效忠自己的人寒心。
综合多方面的因素考虑,他只是先吹吹风。这好比打拳。有时要疾如风雷,有时却要慢吞吞。江北的干部的调整方式,他打算一一种平和的方式进行调整。
至于给他增光了的恒阳,他是肯定要赏的。这点倒不需要有任何迟疑。
组织部正在拟定新一轮青年干部培养计划,赵康决定将张明列入培养计划中。
他找到组织部长陈明理,谈起了在领导的这次调研活动中张明发挥的重要作用。
他说:“人才啊!难得的人才!尤其难得的是他很年轻,刚刚三十二岁。大有培养前途。”
陈明理也谈起了上次恒阳之行中张明的优异表现,他说:“我也深有同感。从事组织工作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真正觉得自己有一种强烈的要提拔某人的愿望。并且这个人和自己是没有任何关系的。”
赵康说:“那就不要犹豫了!把张明列入第三梯队。假以时日,这个同志肯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高级干部。青年干部培养计划下个星期上会研究,在此之前,你也广泛征求一下各位常委的意见,每个常委都要推荐人选。”
之所以要每个常委都推荐人选,这是权力分配的需要。赵康是一个喜欢独揽大权的人,但是独揽大权不一定就是要包揽所有权力。小权就无需包揽了,可以根据需要分给班子成员一些。这样可以换取稳定和平衡。常委们在权力的盛宴中,能够分得一杯羹,对一把手吃“大鱼大肉”就不会那么抵触了。
谢丽丽在回京之后,给张明详细地介绍了这次调研的情况。
她并不知道这里面有很多巧合,对张明能够把恒阳治理得这么好表示敬佩。她说:“到城里,城里人说你好;到乡下,乡下人说你好;到学校,老师们也说你好。所谓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你得到的是比金杯银杯还要珍贵的东西。不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