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大嫂二嫂一同过来了。

    沈秋梅抱着蓉姐儿过来的,到了院里将蓉姐儿往地上一放,就叫她寻弟弟妹妹们玩去,今个儿她可是有正事要讲的。

    昨天她丈夫回来后说了城里的事,沈秋梅思前想后还是得跟三弟媳说说看。

    三人在八仙桌前坐下,沈秋梅就看到了绣架上的绣品,满脸的惊讶,三弟媳的绣活手艺这么厉害了,比她在成衣铺里看到绣品还要好。

    宋九将早上做的紫苏饮拿出来,一直冰在井水中,带着凉意。

    头回喝到的两位妯娌都忍不住多喝了几口,连忙问是怎么做的。

    宋九简单的说了说,倒也不难的,紫苏加甘草煮茶喝,里头加上糖再加一点点盐,煮好后就冰在井里,喝时拿出来,就有凉意。

    杨冬花听了,惊叹道:“这么说的话,我也能做出来,到时候我在小卖铺里还可以卖这个呢。”

    小卖铺?

    沈秋梅立即看向二弟媳。

    杨冬花见大嫂看着她,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我跟夫君商量好了,左右他以后也不再出去做生意,正好趁着我们手头有钱,干脆在咱们村开间小卖铺。”

    “我瞧着这周围几村,大家伙打个酱汁都得去城里,去一趟城里一来一回不舍得坐牛车的话也得走大半日了。”

    “我就想着开间小卖铺,从城里批些货回来,周围村里人办宴席,或者谁家临时要买包盐,再不然谁家临时走亲戚要买包糖什么,就不用入城了。”

    “而且我家里也有牛车,不去做生意,牛车都放在那儿没用处,连城里都不想去。”

    杨冬花说得轻巧,沈秋梅听了心头莫名一紧,她怎么就没有想到呢,这生意肯定好做呢,二弟媳这点子真不错。

    宋九是支持的,将来她家缺点啥也好去二嫂的铺子里买,若是货品齐全,价钱也实惠,周围村里人需要的东西都能小卖铺里买得到,一旦生意做开了,这可不得了,开间小卖铺比二哥跑船安全自在得多。

    杨冬花这就将自己的计划说了出来,正好她夫君认识赵管事,赵管事在城里还有人脉,这些日常杂货指不定还能拿到便宜的价钱。

    这村里村外的都是认识的人,城里卖什么价钱,他们家只加点儿跑腿费赚一个中间差价。

    原本要说阮氏那桩事的沈秋梅,这会儿被二弟媳说得一句话也接不上来,心头莫名还有些难受,自己这两年手头有了余钱,一直在想办法买田地,就怎么也没有想到在自个家里做小卖铺生意。

    “要是咱们任家还能将老祖宗留传下来的酿酒方子找回来,我那小卖铺指不定还能卖酒,那得多赚钱,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