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臣的视线,都投向了李仁固。

    李仁固是文臣之首,在朝中向来是颇有威望。他出言希望和谈,群臣们就算心有不服,也不好再多说什么。

    李仁固说道:“萧将军所言确是实情。如今国库空虚,朝廷确实无力再发起一场战事了。”

    “如今西北战事刚定,朝廷边军损兵折将。应当先行与北魏和谈,想办法拖延时间,迷惑北魏。”

    “和谈途中,朝廷可以暗中调兵北上。待兵甲齐备,粮草充足,再行讨伐北魏也不迟!"

    李仁固这番话,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说得滴水不露,合乎情理。

    一名武将跳了出来:“太后,李相和萧将军所言极是!”

    “北魏虽是发生了内乱,但兵力到底雄厚。要是贸然出击,只怕会吃大亏!”

    一名大臣应声道:“如今正是多事之秋,东南州县水旱频发。还是应当调拨银两,先行修筑水坝为好!”

    “北伐收复失地一事,可以等准备充分了,再徐徐图之。”

    一时间,朝堂上的舆论,发生了微妙的转变。

    主和的气氛,开始在群臣之间蔓延。

    刚刚还力主开战的大臣们,似乎也都变了态度,开始摇摆起来。

    赵麒看着朝堂上,发生的这些变化,不由冷笑连连。

    萧雄之所以反对北伐,恐怕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之前在朝会上,赵麒为解元帅求情的理由,便是需要解世安来主持北伐大军。

    若是解世安能在北伐中立下战功,那么他之前兵败的罪责,自然也能一笔勾销。

    可一旦和谈,北伐一事便注定落空,那么解世安的处境就会变得很危险。

    现在附和着萧雄,主张议和的这批大臣,想来便是萧雄在朝中的党羽了。

    可宰相李仁固,又为什么会跟着萧雄,一起支持议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