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去的事情,就简单多了。

    诸葛玉一死,北方不再如铁桶一块,从景身份特殊,也不能弹压金麓王朝那些旧的勋贵。

    许多人都不服从景,势力分崩离析,不再是希衡的对手。

    于将军也确然是真心投降,不过,这时的于将军,不是因为从景出身奴隶,更是为了整个家族的考量。

    从景不具备和希衡抗衡的实力,如若他继续效力,只怕会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

    从家族的角度来说,于将军希望家族兴旺。从天下的角度来说,于将军也希望天下能有明主。

    过往他觉得天武皇帝血统高贵,是不二之君,后来于将军才知道,他大错特错。

    有了于将军这个堂堂国之柱石投诚希衡得到善果后,其余人也有样学样,能举家投诚的都举家投诚了。

    旧日的勋贵、于将军的同袍……于将军就像是泄洪时的第一道水流,开启了整个洪水滔滔。

    希衡的势力越来越大,剿皇军如日中天。

    到了第三年年末时,天下大多数地盘全部落入希衡囊中,就连京城,也成了希衡囊中之物。

    从景不敌,带着人离开京城,到了一个叫做阳郡的地方,在那里安置下来。

    可是,这时候的从景,势力十不存一,犹如丧家之犬。

    第四年年初的时候,幼帝——也就是当初玉昭霁扶上帝位的皇帝,下了诏书。

    诏书上说白云法师破杀,驱赶妖人有功,平定天下功勋卓著,特授予齐王一爵,封地辽阔。

    同时,幼帝还下达了罪己诏,诏书内容是写自己的父皇天武皇帝倒行逆施,戕害百姓,他希望上天若降下罪责,就降在他身上,他要代父受过,同时,幼帝因罪自愿辞谢皇帝之位,成了昌平郡公。

    天下没有皇帝,齐王代使皇帝之职。

    这些上层的事情,在上层搅动风云,丝毫没有吹入百姓心中。

    百姓们只管日子好过不好过,哪里会管皇帝是谁呢?他们只觉得天武皇帝在时,赋税严苛,他们活不下去,小皇帝在时,兵祸四起,而齐王在的时候,不仅能弹压敌人,还能减免赋税。

    人人都爱齐王破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