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的增多,光靠府学的学生名额四十人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各地兴办的私塾、学社日益增多。毕竟庐城紧靠凤阳,而凤阳对明朝来说意义非常。
章子俊知道,目前自家经营的这些作坊太多,太杂,也不想保密独家经营,虽然水泥和玻璃这二项每月带来丰厚的利润,可要是把银钱一个人赚了,肯定会引起众怒,树大招风啊,如果让有能力的世家参于进来,形成一个利益团体,就能为自己遮风挡雨,最说了这几样东西用途实在是太大,没有必要独享。而且受限于工艺的原始,每日出产的可怜产量,根本供应不上需求,把有些原料的加工外包出去,让一些大户、商户、当地豪绅也能赚钱,特别是造水泥的工艺,已经让多家参与其中,帮着建厂,卖破碎机器给他们。这些人家都是世家大族,在当地影响很大,现在全成了章知府的后台。
看看知府大人,不求回报,帮助邻里乡亲发家致富,兴办义学。他人敬吾一尺,吾敬他人一丈,这样的好官难能可贵也,往后大家都要尊崇知府大人的号令,胆敢违者驱逐出家族……。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