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守太监制度的设立背景可以追溯到永乐朝,当时朱棣为了加强朝廷集权和控制地方势力,开始派遣太监到各地镇守。这一制度在仁宗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正统年间达到鼎盛。
可以说这三个机构,全部是冲着章子俊而来的,不过对章子俊来说反正开水不怕死猪烫,装作看不见听不着,你要找上门来,好办,能推则推,实在推不掉就装傻,如果要钱要粮要各种经费,各种摊派银就跟你翻脸。什么叫做“天高皇帝远”,反正跟朝廷也就是一层窗户纸了,朝廷目前不想捅破,那就好好地拿捏着。
对于镇守太监张亮,巡按御史纪涛,都指挥司衙门的这些官员来说,也是识相,因为西北真的很苦寒,还在边关之外,想要摆谱也没人看,职位虽然很高,却像是充军一样,都耷拉着脸,只是想法能早点调离黄土沙坡之地,所以也没找章子俊的麻烦,可能是朝廷有所交待,各管各的事而已。
都指挥司衙门设在东胜卫还好说,虽然人口少了点,却不那么荒凉,可是镇守太监张亮,巡按御史纪涛的衙门所在在九原,因为此时的九原城还没有建立起工厂矿场,一切在铺开中,特别是铁路的建设要在黄河的沙滩地上建桥是一件很难的事,所以打算是建一条栈桥,全是用圆木搭建而成,不管是今后的公路还是铁路都能用,好在火车的重量也不是很大,都是米轨的小火车。此时的黄河因罕台河及黑赖沟的流量很大,把黄河水引流了一大半,从东胜往前跨过黄河到达九原是大片的黄泛摊涂区,搭建栈桥是最适合的也是容易的事,在黄河中间水流最宽处也只有二十至三十米段距离,不过章子俊很明白,再过五十年在黄河西沙拐处的大河因沙漠覆盖被断流后,从而形成了毛乌素沙漠,河套内将会有一个较大的变化,影响最大的就是今日河湾的产粮区,因上游的大河断流反之黄河的水量增大,直冲下游,今日可见的摊涂也就不复存在,不过时间在五十年后,到那时再修建一座大桥也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