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玩笑啦,那面的姑娘又干又瘦,哪有我们国内的好。走吧,车在门口呢!”
出门一看,依旧是几台摩托车。
领头的阿楠一边发动摩托车,一边和我们介绍说:
“我们不去口岸,那面查的严,也没什么玩的。我们就在这半山腰下的寨子。你们放心,肯定会让你们玩的特别嗨……”
我坐上阿楠摩托车,在绿树成荫的山路中,再次的颠簸着。
不过半个多小时的时间,阿楠一边指着不远处的山腰,说道:
“看到了吗?寨子就在那里的……”
我朝山下一看,就见一片斜坡处,出现了一栋栋木制的小楼。
最让我好奇的是,这面的木楼和戈芽寨几乎一样。
阿楠和我介绍说,这里的村民是老缅的少数民族。
他们的语言,甚至和国内的苗话很像,彼此都能听懂许多。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这寨子。
如同阿楠说的那样,这寨子的确比戈芽寨热闹许多。
一条满是泥泞的土街两侧,竟然还有几处店铺。
店铺的匾额,也都是中缅两种文字。
我们的摩托车,停在了一个饭店门口。
所谓饭店,就是一个简易的木楼。
门口的空地上,支着几把遮阳大伞。
伞下则是油腻腻的餐桌,和国内的塑料靠椅。
刚一下车,就听我身后的洪爷,发出一声“卧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