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是从出生起便受身边之人潜移默化,而后又接受了系统的教导使之成为习惯,方才形成的。
今晚,南阳子让楚曦来的目的除了将楚曦介绍给书院各位教习外,还顺便定下了楚曦行拜师礼的日子,便在一日后。
饭后,当李宸抱起楚曦带着小二一起离开时,众教习见了又是一惊,心下思绪万千。
他们是看着李宸长大的,可是他们可从未见过李宸如此亲近过一个人。
中院陈兰苑中,宋月望着窗外发呆,她原以为她与苗余华同楚曦是一样的,均会成为那白发老人的徒弟。
然而,自从一日前白发老人将她们交由书院管事的那刻起,她便知晓楚曦与她们是不同的。
原先,当小二说她们可以一起回书院时,她并不知道尧山书院是什么地方,仅仅是觉得有些熟悉,似是在何处听过。
但那时她只惊喜于今后有处可依,不必再到处漂泊。遂将其置之脑后,并未仔细回想。
但是之后她竟发现,原来几日来她所见的白发老人便是名播天北陆的南阳子。
短短几个时辰的光景书院上下便都在传,先生此次带回的小姑娘便是他的小徒弟如是云云。
宋月知道他们说的便是楚曦。
而外头来来往往,忙进忙出的人,是为那备受宠爱的小姑娘准备明日的拜师礼。
苗余华望着坐于窗边朝外发呆的宋月,面露担忧,她们间虽相处不长,但终究是经历过患难的,她并不希望宋月最终走上一条不归路。
是日天朗气清,尧山书院处处张灯结彩,人影往来,到处洋溢着喜悦的气息。
倏尔,三声古钟鸣响,周遭吵嚷不在,一片寂静……
楚曦换上一袭白衫,头戴白玉冠,手捧一卷古老的竹简,缓缓地从石路两旁直立着的观者面前走过,一步步地向着石路尽头端坐着的老人走去。
观者之中有来自各地各国的门客,有书院里的学生,有书院的教习先生,亦有宋月与苗余华。
唱者是李教习担任的。
李教习身着银灰长袍,清了清嗓子,扶髯唱到“循苍穹之引,承先辈之德,今有楚氏子宁,继先人传以万世之礼,性若汀兰,德行甚佳。世有南阳子,学传天下,虚怀若谷,愿收其为徒,行三。”
楚曦行至南阳子身前,跪下叩首三次后,将竹简捧高过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