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春时和丁管事是儿时的好友。
张昭道:“行啊!”
他需要一个机灵点的长随去青龙镇常驻,去明理书院确定余夫子何时回来。前天他将事情委托给吴春时,今天就有信,速度算不错。
张昭家外往北两里地许,便是蒋家庄。七月中旬,初秋时节。秋风吹拂着田野、树林。随处可见忙碌的农夫。
张昭带着吴春时、一名二十多岁的粗壮青年,从村中小路横穿,往北去往蒋家庄。
青年长的浓眉大眼,身体粗壮,依稀可见吴春时的影子。他是老吴的小儿子,名叫吴臣,今年二十二岁。在卢沟巡检司中当兵。昨天请假回来。
吴臣趁着吴春时和相熟的村民点头说话时,上前两步到张昭身边,鼻子里冷哼一声,说道:“张少爷,我爹想要我回来给你当长随。我可不想。你和我爹提一声。”
张昭心里正琢磨着自己的事情。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陡然间,吴臣过来说这么短话,顿时感到莫名其妙。疑惑的看向吴臣。感情老吴还有这想法?
估计等会在蒋家庄他看不上那几个人,老吴就打算把自己儿子推荐给他。这忠心过头了。
吴臣心中不满父亲的安排,这年头百善孝为先,父命难为。他只得从张昭这里突破。讥讽道:“
张少爷,你不会以为把刘老爷打发走,就没事了吧?他是刘家里的粮长。他可是看上你家的地。再过大半月县里就要收秋税,看他怎么整你!你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我跟你做长随有什么前途?”
张昭看了吴臣一眼。呵呵。
他当然知道事情没完。刘大户抢先冒头,性格必然是贪婪的。刘大户现在必然是去调查详情。但是,再过几天,局面就完全不同了,小朋友!
届时,刘大户不来找他的麻烦,他也不会让刘大户好受。怎么,许你做初一,不许我做十五?
张昭没和这愣头青计较,约盏茶的功夫的功夫抵达蒋家庄。
蒋家庄的规模明显比南口村大,而且从土墙茅草顶的民居、路上遇到的村民的神情来看,比南口村要富裕些。
这很正常。明朝的自耕农,和前代一样,都是属于被剥削的对象。承担着越来越重的徭役、税赋。反倒是权贵的田庄有权势保护,被盘剥的要轻些。
不然,明朝为何土地投献成风?有的自耕农将土地挂在文人名下。考中举人家里就可以免税、免徭役。有的自耕农则是挂在勋贵名下。如果遇到待人宽厚的主家,他们的日子还要好过些。
蒋家庄显然就属于宽厚这一类。
老吴将张昭带到庄子正中的主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