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码比重华宫的其他太监靠得住,吩咐保护母妃的人,再加小心堤防。立刻派人去燕鸟山,调查水晏的底细。”三爷说完,便拿起桌上的笔写信。他刚刚给小暖回了信,现在却又想写一封了。
第二日,三爷去给太后、建隆帝和皇后请安后,才到了母妃处,见她正在用山珍汤。华嫔见儿子来了,让他坐下才轻声道,“可用了膳?这汤熬得入味,再吃一碗?”
出来祭祖不能食荤腥,御膳房的钱安在华嫔的饮食上极为用心,今天的菌汤是用木耳、金针、香菇、鲜豌豆和枸杞熬制而成的素汤,但也色香味俱。三爷陪母妃吃了一碗,才吩咐人将东西端了下去,遣散左右,说起青信的事。
华嫔听了后也怔怔地呆了一会儿,才轻声道,“让他留着吧。为了当年的事,已死了不少人,你不能再因此耗费心神,你的前程为重。”
三爷点头应下,起身去与二哥一起准备祭祖之事。
华嫔一动不动地坐在原地,抬手慢慢抚上自己的脸,目光茫然空洞。
华玉进来见娘娘这样,心疼了,“娘娘,奴婢陪您出去走走吧?外边有几株古松衬雪,甚是好看。”
华嫔缓缓摇头,当年她若不是贪玩,就会不出去踏青;若是不去踏青,就不会遇到建隆帝;不遇到他,华杨两家就不会沦落至斯……
“去把青信请进来。”
娘娘用的这个“请”字,让华玉尤为惊讶。青信进来后,华嫔不问前事,只闲聊似地问起,“你今年多大了?”
“四十。”
“再过十年,我让王爷请恩旨,准你积功外放回归故里。”华嫔轻声道。
华玉怒目瞪着青信,以为他做了什么对不起娘娘的事儿,或者想弃了娘娘而去。
青信以头触地,“小人没有故里,娘娘若不用小人伺候了,小人活着也就没用了。”
华嫔明白了他的意思,吩咐道,“去吧。”
青信给华嫔磕了三个响头,才退了出去。华玉看不懂了,“娘娘,他……”
“他是杨润清的书童。他入宫是为了杀我,后来又不去手了。”
华玉半晌才回神,“王爷知道了?”
华嫔点头。
华玉跑去出,寻到正在安排炭火的青信,将他拖入无人处,紧紧攥住他的衣领低声问道,“华成是不是你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