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锡三的“哀兵政策”,一时使没有思想准备的叶挺慷慨激昂不起来了。不🁾🙷过,已经下定决心的他稍微镇静一下被叶锡三感染的情绪,以恳切的口吻说:“爸,正因为现在国家动荡不安,战火不断,才需要报国之士投奔明主平定天下。再说,好男不当兵那是指当兵的本身就不好。三国时期的关云长、宋朝的杨家将、岳飞,不都是当兵的吗?他们不都是英雄么?是吧,七哥?”
“对!”秩平听了叶挺一🞶番话,没想到他从戎的心愿这样坚决,而且对报国的志向也谈吐不凡。急忙搭话道,“爸,八弟长得一表人才,身材魁🖋👁梧,相貌堂堂,他立志从戎报国。我看将来一定能成大器。再说,他去广州上陆军小学,将来还可以上更高的军校,不是马上就去扛枪上战场,等他学成了,不知国家变成什么样子了呢?所以,先不必担心他的安危。八弟到广州,我们兄弟在一个城市,我会照顾他的,您就放心吧。”秩平一席话,丝丝相扣,人情人理,说得叶锡三抛下一句“你们兄弟都想出去,就由你们定吧”的话,离开屋子不知到谁家串门去了。
真可谓“有志者事竟成”。
春节过后,意气风发的叶挺偕同七哥叶秩平,带上母亲和妻子黄春给🁅🃝他赶做的几件新衣裳,从淡水河边上船,先到惠州,然后再乘坐西上省城的小火轮,前往一连几个晚上都给他带来美🏓🙬好憧憬的南粤第一重埠广州。
但是,想象离实际总有一定差距🏩,要将理想付诸实际也要花费一定代价的。一帆风顺的事儿有,但大多指一件具体事情的具体过程;就整个事情的全过程来讲,总是要遇到磨难、坎坷甚至是灾难。然而,磨难出意志。艰难得到的才会珍惜其来之不易。
叶挺与七哥叶秩平来到广州东郊珠江河中黄埔岛🄜⚃上的陆军小学报名处,就碰了个大钉子🝿,而且几乎碰得头破血流。当他们提出报名时,报名处的一个办事官员看他们一眼,见他们没有任何反应,便索性一伸手:“拿来呀!”
“拿什么?”叶挺两道浓黑的眉毛一耸。
“县**的推荐信呀!”办事官员两个眼珠也瞪大🃗了🃆。
“报名,还得需要县里推荐☵🃬🚵呀?”叶挺一🟖听🞩,一双目光顿时变直了。
“不但需要🔁♖🈙县**保送,而且你们惠阳县已经推荐了三四个考生⚴🕩🌕,名额都超了,☚回去吧。”办事官员来了个摊牌似的据实告之。
“啊——!”叶挺顿时惊呆了🞢。叶秩平顿时也惊呆了。叶挺好不容易说服父亲,胸怀一腔热情也可谓不远数百里来广州报考军校,倘若连个名都报不上,岂不是徒劳而返?那对他的打击太大了!
不过,叶挺谨记“好事多磨”的俗话和“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箴言,每天都跑到黄埔岛找报名😠🂵📇处那个办事官员诉苦衷,谈志向,抒情怀,表决心,几乎是“软缠硬泡”加“央告”,直把那个办事官员说得既同情又喜爱上了叶挺。办事官员见叶挺这个小伙子不但长得健壮,言行举止庄重,稚气中透着精明,而且的确是求学心切,心有鸿鹄之志,真的被叶挺打动了,他不仅告诉叶挺惠阳县的报名名额虽然满了,但阳江县却至今还有一个名额没有人报名,并且还给他出主意,要叶挺以阳江县考生的名义报,将自己的情况机巧地填在报名簿的阳江栏中。叶挺听完喜出望外,连声道谢,如愿以偿地报上了名。
可是,名是报上了,考试能不能榜上有名呢?这不仅是叶秩平担心的,也是那个被☭叶挺打动的报名处的办事官员关切的。当叶秩平问叶挺能不能考上🗁😦时,叶挺的回答斩钉截铁:“没问题!”那颇有信心的神态,似乎他考上这陆军小学如囊中探物。
果然,在张榜那天,熙熙攘攘的人群那一双双又企盼又惊喜又忧虑的目光齐刷刷地在录取榜上聚焦,叶挺的名字赫然立在录取榜🗊🙺🏜上。
“小伙子,不简单!”那个报名处的🗽办事官员喜心乐怀地握住🍈叶挺的手,连声夸奖☭!
“谢谢你的关照与鼓🖜励。”叶挺兴奋🗽地向办事官员深深鞠了一躬,目光充盈着感激与喜悦的泪花。
“八弟,祝贺你如愿以偿!”叶秩平抑制不住⚿🗎兴奋地弯腰将叶挺抱起来🗓🛉转了一圈。
“七哥,没有你的帮助,我最多也不过在惠州府立中学堂读书。”叶挺打心眼儿里感激他的七哥叶秩平。要不是他的相助,自己能考入广州陆军小学是难于上青天的呀!但是,叶挺对具有手足情的叶秩🝻🐗平的感激,又升华到一个含有浓浓亲情的境界,“七哥,以后你不要为我挂心,我知道是怎么考入☿🅉军校的,我会以最后的毕业成绩给你捧上一个满意的答卷。”
叶挺说到了就一定能做到。他在三年陆军小学紧张而又严格的学习中,除了学习一般学校所开设的语文和数理化课程🛳外,还选学了一般学校所没有的德语,并且还要进行初级的军事科目和军事常规技术的训练。1914年年底在毕业典礼大会上,年届十八岁的叶挺身穿崭新的🞿🙶军🙠🜰装,英俊潇洒地站在队列的第一名,入校时的圆脸盘变成了长方脸,脸上那出现的棱角显示着刚毅与成熟。叶挺以全优的成绩作为未来优秀的军事人才被学校保送到中等军事学府——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去深造。
这是叶挺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