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声音👭🌃☆告诉我,不要试图描绘你不熟悉的事物。
严格来说,我接触耽美的起因是它与我的距离感。我不力解男人,更不理解男同🙚群体中的个体的心理🄀状态与生活境遇。
我只能“了解”。
通过纪实文学,通过想象,在虚构的盒子中摸索。它是脱⚌离🃢🙛真实🚌的,而在一定程度上,正是我所需要的。
作为女人,我不常写女性为主角的恋爱故🚘📬🝽事,即使是藏在备忘录里的失败的💳🕽段落,也很少有她们疯狂🄀追爱的桥段。
因为我不喜欢。
可能与一些读者的固有印象相反,我对恋爱深恶痛绝——憎恨浪漫、厌恶承诺,无法忍受两小时的🙆蜜里调油的童话除非结局以悲剧收尾。我讨厌纯粹的爱——认为它根本不存在。我与女友的关系也远远别于世人对恋爱关系的判定,母亲告诉我,“你们那样只是闺蜜吧。”
因此,🗙当我试图写女性的故事时,在为角色设置零件时,相比弱🚌势,我选择强悍的性格;相较温柔,我选择冷酷;相较第二位,我总为她留着魁首的位置。
个人情绪左右了我的创作,我需要一🕏🈪🁇个难以完全共情、🛁🙟足够超脱的角色,哪怕ta遭😣🃌🖘受了必要的苦难,我也会坚持为自己的创作铺路。
如果“我”是一名男同性恋者,我会🕏🈪🁇是怎么样的?他的形象出现在我眼前几乎只花了不到一秒,从世俗观念看,他是girly的。
就像我一样,他生来拥有“选择”,与异性相伴大概会比较轻松,🝢🌸但恋慕同性又是什么坏事呢?人们总以为“双性恋”代表着淫乱、滥情、消极与遗弃。
是的,它有事实依据。
他和我一样,“选择”与异性保持距离。在这点上,不知该说是理性战胜了不可靠的荷尔蒙🝬🎎,还🎶🕢是说恐惧占据了上风——
恐惧生育,恐惧孩子与⛇责任,恐惧“意外”。房贷、车贷⚌、补🐰习费、生活费...
安全套真的“安全”吗?
我们🍃🅜常说独⚢📄立与个性,不要被他人承包了生命。可是说出“我养你啊”也需要勇气。
只有不负责任的人可以⛇随意抛☊出这句话,践踏爱人的心—⚌—不幸的是,这样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了。
然而当我真正落笔时,我发现“性别”在故事中或许是坚不可摧的法则,但在🗮🟃我的脑海中,它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我不能完全否定那经我“创🚕📍造”出的电子生命不蕴含女性的力量与经验,因它的造物主是一位女性,一个爱慕女性迷恋“她们”的精神气质与性征又缺乏男性友人的家伙。
尽管她的母亲常说,“你不像个女孩子。”
但我有权👭🌃☆利,也有义务去书写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包容ta身上所谓本“不该存在的”、“像女孩”的部分,就在这偏远的掩盖在铺天盖地的色情内容之下的名为海棠的实验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