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跟两德统一时也是一个操作,并不是东德瞬间併入西德。而是东德自行解散了,变成了四个州,然后四个州各自谈判、表态,加入西德。
站在比尔的立场上,他要利用这一切为自己谋取利益,就需要先满足“同行衬托”,然后才考虑“揭发同行”。
那么,就慢慢先等同行衬托这个事儿真的发生了,再去花资源寻找揭发同行的可能性吧。
否则到时候前提条件都没满足,资源不是白花了么。
更何况,就算在国际安全领域,得不到足够的筹码,他也不一定真打不赢对方。
他的筹委会主任原先安排的策略,就是别管国际议题了,直接咬死了“蠢货,问题是经济”这个口号怼到底。
至于胜负,听天由命吧。
国际安全领域的筹码,只是让他从“可以勉强有资格一战”升级到“基本上能保证获胜”的助推器。
……
比尔在等,顾骜当然更有耐心等了。
这种局面,就是谁先主动开口求人、谁的要价筹码就会贬值的。
如果把顾骜换成另一个非穿越者,布了那么多提前社会意识植入的局,想卖个好价钱,那么他还有可能着急——因为非穿越者不得不担心“如果老不虚不够利令智昏,不够蜜汁自信,不肯同行衬托”的问题。
如果同行不衬托,这个局就卖不出去了。所以在“是否肯衬托”这个变数未定的时候打个折先卖掉、落袋为安,将是一种分摊风险的操作。
可顾骜显然不需要这个风险分摊了,他对同行衬托这个要件的发生机率非常有信心。
这就是一个比谁更有耐心,谁更能要到筹码的状态了。
将来站在历史的高度,从后往前看(当然历史肯定不会记载这些骯脏的秘密交易,只能是从上帝视角才看得见),比尔就会发现,他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
他避免了“买了之后先决条件尚未满足,有可能导致白了白买”的麻烦,却让他真正迫切需要买的时候,不得不付出更高昂的代价。
就跟你走进一家服装市场,看到门口第一摊一件看中的衣服,问了个价钱,老闆告诉你50块。同时,老闆也知道整个商场只有他卖这个新款,里面的摊位都没有一样的货。
这时候,你直接咬牙买了,仁义在,那就是50块。
你不买,非要进去整个逛一圈比价,再回到市场门口,重新问这个老闆,那老闆就给你报80。